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我院利用暑假组织“重访抗日战场,弘扬先烈英迹”活动,走访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、车桥战役纪念馆等了解抗战英迹,寻访、慰问抗战老兵周如仲、谢连智、王友德、陈俊山等。
当中华民族陷入日寇铁蹄之下,他们挺身而出浑身是胆,挥舞着大刀与鬼子搏杀,他们的功勋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那般荣光耀眼。
在淮安区流均镇,将近90岁的周如仲老人虽然年迈坐在躺椅上,但说起抗战时的回忆,周老的情绪就不自觉的激动起来,整个人都做的笔直:“那时候鬼子过来扫荡,我们都是沿着河打游击战,把桥炸了和鬼子来回绕打得过就狠狠地打,打不过就只能撤退,鬼子的机动能力比较强,越打越多包围过来的,而且鬼子的武器又比我们好,我们只能用地雷炸坝。每次遇到鬼子有汽车从公路上开过来,我们都会事先摆好口袋阵,等鬼子进了袋子,集中打,打不过就用切割战术,分散开来打。因为鬼子武器好,所以打不过我们就撤退。”
周老参加了车桥战役,据他说,车桥战役时我军组织敢死队冲锋,每位队员写下绝笔,抛头颅洒热血,为抗战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,最终消灭日军460余名,伪军480余人,解放车桥镇。
在抗战老兵解连智的家里,志愿者们聆听老人讲述亲身经历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故事。“1942年,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家乡的暴行,深深刺激了当时的解连智,抗日救国打鬼子。老人告诉记者,那个时候,年仅19岁的他,怀着满腔热血,报名参加了新四军。我们当时打涟水的时候,战斗异常激烈,全连伤亡惨重,除了一两个侥幸活了下来,其他都壮烈牺牲了。”解老满眼通红的说道:“都牺牲了,一个都没了。”
解老不仅参加过抗日战争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,身上留下了不少战争的伤痕。
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,每一位被我采访过的抗战老兵都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感动,采访中他们满怀激动的回忆着当年的抗战,采访结束时已是满眼热泪盈眶。老兵们为今日的国家繁荣昌盛付出了青春血汗,历史不应该被遗忘,老兵们的英迹更应该被铭记和传扬。